中國報告大廳網訊,光伏逆變器進一步加碼布局,2022年全球市場正式進軍逆變器行業。逆變器是光伏下游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,連接光伏系統與電網,可將太陽能板產生的可變直流電壓,轉換為市電頻率交流電,是確保光伏電站長期可靠運行和提升項目投資回報的關鍵。
相比中上游制造環節,逆變器等下游發電系統裝備并沒有出現大規模擴張,發展較為平穩。在當前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帶動下,加上該環節產品出口不受“雙反”影響,下游發電系統裝備領域還有很廣闊的空間。2021年,中國僅逆變器產出達120億元,預計2022年仍將有10%?15%的增長。
2022-2027年中國逆變器系統行業投資分析及“十四五”發展機會研究報告從發展趨勢來看,光伏逆變器在運行中需要滿足來自電網、電站運營商、投資商等不同層面的要求,因此高頻化、高效率、高功率密度、高可靠性和高度智能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。傳統集中式并網逆變器起步早、發展較成熟,在當前國內市場上居主導地位;順應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要求,微型逆變器發展迅速,其最大的優勢是可有效降低局部遮擋造成的陰影對輸出功率的影響,同時,微逆變器技術與光伏組件生產廠家強強聯合,將大大加快微逆變器技術的進一步發展,增加其市場占有率。另外,光伏逆變器銷售模式逐漸向服務傾斜,未來能夠提供更多的產品應用方案及售后運維服務才更具競爭力。
太陽能光伏是未來新能源主流形式,面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和大氣污染,國內政策持續利好,逆變器市場空間不斷拓展。隨著產能過剩逐步緩解,產業鏈更加完善,國內光伏逆變器產業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保持高速增長態勢。
逆變器可以將光伏組件所產生的的直流電,轉化為電器所需的交流電,可以稱得上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部件。1987年,德國公司SMA首先研發出光伏逆變器,并先后推出首款商用組串式逆變器和集中式逆變器。依托技術積累和先發優勢,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,SMA都是令業界高山仰止的存在。
當時,逆變器生產技術在國內尚屬“空白”。直到2003年,陽光電源研制出國內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臺光伏逆變器,在上海成功并網發電。盡管打破了外國企業的技術壟斷,但德國SMA、美國Power One等海外企業占據著超60%的逆變器市場,國內設備仍依賴進口。拐點出現在2011年。在補貼刺激下,地面光伏電站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集中式逆變器作為大型地面電站的“標配”需求持續增加。
面對可觀的前景,國內逆變器新玩家涌入這一市場,采取低價策略迅速攫取市場份額。隨后,華為也盯上了逆變器,以基于組串式逆變器為核心開發的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,迅速打開市場。與集中式逆變器相比,組串式逆變器由多個逆變器并聯,在靈活度、運維方面更具優勢。
頭部企業的同臺競技,推動國產逆變器產品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持續迭代,實現從“跟跑”到“領跑”的蛻變。2015年至2021年,華為逆變器出貨量排名連續七年保持第一,陽光電源緊隨其后。
2021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前10的廠商中有6席來自國內,分別是陽光電源、華為、錦浪科技、古瑞瓦特、固德威、上能電器。陽光電源、華為、錦浪科技三家公司合計占比達64.4%。
逆變器需求出現一定激增,2022年全球積極尋找逆變器新出路。當下,我國光伏發電市場所擁有的巨大潛力,而這背后就是對于逆變器的強大需求,因為逆變器在光電轉換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,它的作用無可替代,并且對于電量的產量以及轉化有著直接的影響。
以上就是逆變器行業的大致介紹了,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。